欢迎来到书香知识百科
书香知识百科
当前位置:书香知识百科 > 养生

不耐寒症状的鉴别诊断

日期:2023-10-10 18:20

不耐寒常见于外伤和内伤。外伤是感受六邪之邪所致。恶寒常伴有体热。这种恶寒是因为邪气在表,卫阳受阻。内伤是由于阴寒内盛或阳虚寒凉所致,其症状为:寒而不热;当邪一半在外,一半在里时,表现为寒热交替。

(1) 恶寒发热

【概述】

恶寒发热是指自觉怕冷,同时又感觉热的人。多见于外感初期,六邪之邪侵袭肌肤表面,邪热抵抗,卫阳受阻,故见恶寒发热。

【鉴别诊断】

太阳中风证:恶风发热,自汗,脉缓。冬季和春季更为常见。

表寒症状:寒邪结于表,恶寒发热,结合全身疼痛,无汗喘息。冬季脉浮紧为多见。

浅热证:外感热邪,微恶寒,发热口渴,咽喉红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以春季多见。

暑热证:皮肤热伤,体热恶寒,多汗口渴,胸闷烦躁,小便短赤。舌质红,少津,脉沉数。多见于夏季和夏季。

湿燥证:见于初秋,轻微恶风寒,发热重,头痛,少汗,咳嗽少痰,或痰中带血,咽干鼻干,口渴咽痛。舌红苔白,右侧脉大而数。

寒燥证:深秋多见。轻度发热,重恶寒,头痛无汗,鼻冷流涕,咽干,口唇干裂,咳嗽痰少而粘,或咳嗽痰稀。舌干苔白,脉细数。

浅湿证:恶寒发热,头胀疼痛,胸闷恶心,不渴无汗,体重重困倦,小便长而清。舌苔白滑,脉濡或缓。其多见于春夏两季。

风水证:恶寒发热,并伴有眼睑浮肿、四肢酸痛、小便不利、咳嗽喘息。舌苔薄白,脉滑数。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溃疡初期:恶寒发热,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头晕,食欲不振,便秘,小便短赤,苔腻或薄黄,脉滑数。

阳盛葛阴证:四肢冰冷,烦渴喜冷饮,胸闷,小腹灼热,咽干,口臭,大便黄。舌红苔黄,脉沉。

厥阴证:四肢冰凉,心火灼痛,烦躁不安,饥而不欲食,食后吐蛔虫。

【识别点】

恶寒发热是外证的主要症状之一。由于六外病各有其特点,所以证候表现也各有不同。例如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浅热证则恶寒轻而热重;太阳中风证,恶寒发热较轻;浅热证则恶寒发热皆轻;证候和秋燥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兼有暑热和燥邪的特点;浅湿证具有湿阻的特点;风水病疮初期,也因表邪未除而见恶寒。发烧,但也不能算是表面现象。阳生葛阴证、厥阴证虽多寒热,但病在内。前者属真热假寒证,后者属上热下寒证,与恶寒发热等表证不同。

(2) 但冷而不热

【概述】

但冷而不热,就是只怕冷,没有发烧的感觉。多因寒邪入体,或内阴寒,导致阳气受阻,或阳气虚弱,不能温煦所致。这个病的发生地点就在这里。

【鉴别诊断】

体阴寒证:体恶寒,腹部冷痛不肯按,或四肢拘挛疼痛,或吐水稀泻。舌质淡,苔厚白,脉弦紧。

阳虚症状:恶寒肢冷,疲乏无力,气短懒惰,口淡不渴,腹痛喜温压。舌淡苔白,脉缓弱。

痰湿证:全身酸痛,时有微凉,胸闷不适,四肢重困。舌质肥腻,脉弦滑。

太阴主病(虚寒)证:胃寒痛,喜温压,卧疲乏力,小便不利,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缓弱。

少阴寒变症状:身体寒倦,平卧,下身扩张,小便清冷,四肢冰冷。脉搏缓慢、微弱,甚至微弱。

【识别点】

但寒无热证是内寒证的主要症状之一。临床上常出现腹满、便秘、乏力、脉缓等脏腑寒证症状。此证可能是阴寒内盛所致,也可能是阳虚寒邪所致。前者为寒证,如阴寒内实证、痰湿证;后者为寒证,如阴寒内实证、痰湿证等。后者为虚寒证,如阳虚证、太阴病等。证及少阴寒证。

(3) 冷热交换

【概述】

寒热证是指恶寒发热交替出现,是邪气一半在外、一半在里的证候。此病与恶寒发热不同。前者涉及冷热交替,后者涉及冷热交替。

【识别点】

邪入少阳症状:寒热交替,心烦呕吐,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胸胁胀满,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数。

外感疟疾的症状:寒热交替,反复发作,有规律的休息,隔日或三天一次,甚至一天一次。发作时先有恶寒,继而高热,最后全身出汗,热消退。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

【识别点】

少阳证与疟疾在寒热​​交替上有明显区别。少阳综合症的症状在任何季节都可能出现。冷热交替无规律,冷热程度较轻。又合少阳证;后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寒暑有明显的时间规律,表现为寒热交替出现。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