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书香知识百科
书香知识百科
当前位置:书香知识百科 > 数码

芯片设计有何难点?

日期:2023-10-08 16:31

芯片作为现代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一直充当着“大脑”的作用。其技术含量和资金极其密集,生产线往往耗资数十亿、数百亿美元。

芯片制造的完整流程包括: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主要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技术和技术的体现。

对于芯片来说,设计和工艺同样复杂。 20世纪80年代,EDA技术——芯片自动化设计的诞生,大大降低了芯片设计的难度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程师而已需要用芯片设计语言描述芯片的功能并输入到计算机,然后使用EDA工具软件将语言编译成逻辑电路,然后进行调试它。就像编辑文档需要微软的office,图像编辑需要Photoshop一样,芯片开发人员使用EDA软件平台进行电路设计、性能分析,生成芯片电路布局。目前的芯片有数百亿个晶体管。不依赖EDA工具,就不可能开始高端芯片设计。仔细一看,这么浩大的工程,靠人工怎么能完成呢?

重点是,虽然有了EDA,但并不意味着芯片设计就容易了。芯片设计仍然是一项复杂、集成度高的系统工程。

无论是IDM还是Fabless,共同的特点就是芯片设计是产业的核心。比如2018年,AMD处理器换成了台积电,工艺是7nm。 Intel的处理器工艺仍然是14nm,但性能仍然受到压制。 AMD表明,芯片设计也非常关键。

设计一款芯片,开发者首先要明确需求,确定芯片“规格”,定义指令集、功能、输入输出管脚、性能、功耗等关键信息将电路分成小模块,并清楚地描述每个模块的要求。

然后“前端”开发人员根据各个模块的功能设计“电路”,使用计算机语言建立模型并验证其功能是否准确。 “后端”开发人员必须根据电路设计“布局”,定期将数以亿计的电路按照其连接关系复制到硅芯片上。

至此,芯片设计完成。如此复杂的设计不能有任何缺陷,否则就无法修复,必须从头再来。如果重新设计加工,通常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投资上千万美元,有时甚至上亿。

敲黑板,戴眼镜。由于大家普遍对芯片制造的难度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文希望能让大家对芯片设计的难度有一个共同的认识。

1

第一层是建筑设计

芯片设计有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面临着很多挑战。以比较简单的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为例,设计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分层分解后包括:

需求定义:结合外部环境分析、供应链资源、公司自身定位等信息,提出新一代产品的需求,并进一步考虑产品角色,功能、所需线路板数量、所用集成电路类型等,以准确定义产品要求。这一步的难点在于准确判断市场和技术的未来趋势,充分了解设计师、制造工厂和产业链的情况和能力。

功能实现:描述芯片需要实现的目标,通常用硬件描述语言编写。这一步的难点在于把握芯片整体所能实现的性能和功能,既要完全达到目标,又不能超出自身能力的上限。

结构设计:根据芯片的特点,划分为接口清晰、相互关系明确、功能相对独立的子模块。这一步的难度在于对芯片结构的熟悉,以及能否以尽可能少的模块、尽可能低的标准满足要求。

逻辑综合:开发人员将硬件描述语言转换为逻辑电路图。这一步的难点在于需要保证代码全面、清晰、简洁、可读。有时还必须考虑模块的可重用性。

物理实现:将逻辑电路转换为具有物理连接的电路图。这一步的难点在于如何根据制造工艺,用尽可能少的元件和连线完成从RTL描述到综合库单元的映射,得到面积和时序上满足要求的门级网表,并启用内部互连互不干扰。

物理布局:以GDSII文件格式提交给晶圆厂,在硅晶圆上制作实际电路,然后进行封装和测试,得到物理芯片。

必须注意的是,在设计芯片时,需要考虑很多变量,例如信号干扰、热量分布等,以及芯片的物理特性,例如磁场和信号干扰,不同的工艺有很大的不同。数学公式可以直接计算,没有适用的经验数据可以直接填写。我们只能依靠EDA工具一步步设计,一步步模拟,不断做出选择。每次模拟结束后,如果效果不理想,就会再次重新设计,这对团队的智慧、精力、耐心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2

第二层是验证

芯片验证的目标是在芯片制造前通过检查、仿真、原型平台等进行反复、迭代的验证,提前发现系统软硬件功能错误,优化性能和功耗,使设计准确无误。 、可靠、符合最初规划的芯片规格。

它不是设计完成后进行的一个过程,而是贯穿于设计各个方面的重复行为。可细分为系统级验证、硬件逻辑功能验证、混合信号验证、软件功能验证、物理层验证。 、时序验证等

验证很困难。首先,验证只能证明证伪。它需要反复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利用形式验证等手段来保证正确的概率,这考验着设计者的经验和智慧。

其次,验证方法必须尽可能高效。如今的芯片集成了微处理器、模拟IP核、数字IP核和存储器(或片外存储控制接口),验证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如何快速、准确、完整、轻松地完成日益复杂的验证并进入流片阶段,是每个芯片设计者面临的最大挑战。

最后,还有验证工具本身。以常见的FPGA硬件仿真验证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FPGA验证可以支持多达200万个门,每个门的成本为1美元。如今虽然单价大幅下降,但随着芯片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验证门数量也增加到千万、数十亿,整体成本更加惊人。

另外,FPGA本身也是芯片设计的一种。现在,大规模设计(超过 2000 万个等效 ASIC 门)需要使用多个 FPGA 互连进行验证。 FPGA设计面临RTL逻辑的划分、多个FPGA之间的互连拓扑以及I/O分布、布局布线、可观测性等现实要求,这给设计过程增加了难度。

3

第三关是流片难度

流片为试生产。设计完成后,一些芯片由芯片代工厂小批量生产用于测试。看似芯片制造,其实属于芯片设计行业。

流片在技术上并不困难,因为芯片设计是基于现有工艺。除了少量生产需要芯片设计公司指导之外,困难就在于钱、钱、钱。

磁带输出有多贵?我们先引用CMP(Circuits Multi-Projets,美国非营利性多项目晶圆服务组织)的公开报价。

图片来自CMP报价表

根据这份报价,以业界裸片面积最小的处理器高通骁龙855为例(尺寸8.48毫米×8.64毫米,面积73.27平方毫米),采用28nm工艺流程的标准价格一部电影的票房是499,072.5欧元,也就是近400万元人民币!

那么,芯片设计公司能得到什么? 25个裸芯,平均每个16万元!

更重要的是,流片根本不是一次性的事情!

如果流片失败,需要修改后重新流片;如果流片成功,可能还需要继续修改优化,二次改进后再流片。

每次至少需要数百万元。

什么是氪金?这就是所谓的氪金!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这是成本问题,为什么算作难度呢?当然这很难。世界上最大的困难不就是没钱吗?

之所以提到流片成本,是因为很多人在谈到芯片制造的困难时都会指出,建立先进工艺芯片生产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不过从流片可以看出,芯片设计其实非常重要。对资金的渴求同样令人震惊。

4

第四关,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设计要求

首先,随着芯片使用场景延伸到AI云计算智能汽车、5G等领域,芯片的安全性,可靠性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对芯片设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其次,随着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适应行业需求的专用芯片和新架构提出了需求。这个新课题给芯片设计带来了更多新的挑战。最后,由于硅基芯片按照摩尔定律将在两三年内达到1纳米工艺极限,持续提升性能、降低功耗的负担更多地落在芯片设计身上,给芯片设计带来更大的压力。此外,工艺改进也迫切需要芯片设计的指导,这也增加了额外的压力。

原标题:分析|芯片设计的难点是什么?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旺财芯片】欢迎添加关注!转载文章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

关灯